三叶球囊导管的使用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,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:
一、术前准备与检查
1、包装与灭菌确认
使用前检查包装完整性及灭菌状态(环氧乙烷灭菌),无菌屏障破损则禁止使用。
2、器械完整性验证
取出后检查导管、球囊是否完好,避免接触有机溶剂;确认型号与病变部位匹配(如泌尿或血管应用)。
3、球囊预处理
使用造影剂与生理盐水(体积比1:1)混合作为充盈介质,充分排空球囊腔气体。
测试球囊:注入最大推荐充气量,检查是否泄漏,确保完全放气后再使用。
二、术中操作要点
1、影像引导定位
必须在荧光透视下操作,通过不透射线标记带精准定位球囊,避免覆盖非目标区域。
2、充盈压力控制
禁止使用高压注射器,仅能用1mL注射器缓慢注入充盈介质。
维持分叶结构功能:分叶设计需部分充盈以保持血流(如主动脉应用),避免完全阻塞血管。
3、避免移位与损伤
球囊未完全回缩前禁止回撤导管,否则可能导致支架移位或血管撕裂。
轻柔操作导管,减少轴向推力,防止球囊皱折影响回缩。
三、并发症预防
1、出血风险
凝血功能异常者慎用,术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或操作部位出血迹象(如泌尿应用压迫止血后)。
2、组织损伤预防
控制扩张压力与时间,避免过度充盈导致支气管破裂(气道应用)或血管夹层。
宫颈扩张时需评估子宫成熟度,防止宫颈撕裂。
四、禁忌与特殊警示
1、一次性使用原则
严禁重复使用,否则可能导致感染、器械失效或生物相容性风险。
2、禁忌人群
活动性感染、未控制凝血障碍及对导管材料过敏者禁用。
核心设计依赖:三叶球囊的分叶结构需在术中维持部分开放血流,操作不当可能丧失此优势。术后需记录球囊使用参数并追踪并发症(如再狭窄或血栓)。